• 數碼轉型時代

第一章

市民消費模式改變 企業如何在「疫」市生存


日期:
27 Jul, 2020
COVID-19

疫症來襲

過去本年,香港以至全球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市民紛紛留在家中抗疫。無論是個人購物方式、互聯網的使用時間、還是飲食習慣,疫情使市民的消費模式也出現重大的轉變。企業應作出什麼對策去應對目前的困境?
企業

“企業的生存之道,在於如何讓創新在企業內存活。”

蘋果聯合創辦人喬布斯

加速數碼化

雖然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打擊,但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說,是次疫情反而帶動全球傳統經濟模式加速邁向數碼經濟時代的進程。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全球民眾生活習慣急速轉變,互聯網使用量激增,令許多經營O2C(Online To Customer)的企業成為逆市奇葩,業績不跌反升,部分更創出歷史新高。根據 Nielsen 調查,香港顧客留在家裹的時間上升了 12%,互聯網使用率大幅增加 99%。企業或品牌可趁這段時間在網絡宣傳,建立自己品牌的網上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 等,再根據自身客戶的需求嘗試 Google 與 Facebook 廣告,在網上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疫情肆虐下,許多人趨於居家休閒娛樂,影視串流平台Netflix用戶大增,根據今年首季業績報告顯示,付費會員人數增加近1,600萬名,按年增加超過2成,單是亞太區首季營運收益便達4.84億美元(約37.5億港元),按年增長5成。此外,亞馬遜(Amazon)旗下的串流平台Twitch,3月份的收視率亦較過往上升31%。PwC 調查亦發現超過五成的顧客花費更多時間在觀看媒體及娛樂上,無疑是內容行銷的最好時機。無論是分享有趣內容還是與YouTubers或意見領袖者(KOL)一起製作短片,為顧客提供娛樂,順帶增加企業或品牌知名度。在疫情下,數位營銷比傳統的經營方法更容易生存下來。企業重塑其商業模式在往後的日子更趨重要。
Netflix
Instagram

消費模式轉變

市民在疫情期間減少外出,居家抗疫,但仍要解決基本生活需要,甚至是尋找其他娛樂活動解悶,外賣平台、網站購物、網路會議、影音娛樂等產業需求大增,在逆市中不跌反升。今次疫情對全球民眾生活習慣產生深遠影響,消費者被迫留在家中,從而使以網絡購物、消費、娛樂的新興經濟模式更為蓬勃。
市民為了避免與其他人有不必要的接觸,更常網上購物及使用電子消費。香港市場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市民表示於疫情期間,花更多時間瀏覽網上購物平台;逾三成半市民更表示自己網上購物的頻率增加。另外,《全球消費者狀態跟踪》指出,僅三成半的受訪者表示會安心前往商店購物,七成更直言現已較多在網上購物。在餐飲業方面,外出的食客寥寥可數,不少餐廳和酒吧紛紛結業,不足四成受訪者表示會再次外出用餐,有兩成更表示未來二至三個月亦不會外出用膳。但在疫情下外賣平台的生意卻是節節上升,超過七成受訪者將會選用外賣速遞服務,其中Deliveroo今年首季訂單比去年第四季增加一倍,而Foodpanda由農曆年至今,需求數目亦有超過一倍增長。香港市場消費者已逐漸習慣新的消費模式,令傳統零售業及餐飲業需要思考,如何轉型迎合消費者。
過往,我們清楚看見香港的電子商務比其他國際城市遜色。正因為香港實體零售業的環境一直處於良好的環境,企業往往依賴自己的品牌形象及使用傳統手法營商,投放在網絡上的資源也不足,互聯網技術和物流亦與其他地方脫節。2020 年,75% 的全球企業將轉型成數位企業,若只依靠人際關係經營本地市場、無法運用數位化策略面向全世界的企業將會面臨生死存亡的巨大挑戰。如今,特別是依賴旅客的酒店業及零售業首當其衝,許多商鋪也紛紛結業。香港許多創新平台企業看到這個扭轉乾坤的機會,慢慢開始發展電子商務,將實體店的顧客引流到線上,順應了現代人依賴看手機、上網的習慣,也打開了香港消費者的新渠道。除了來自內地的淘寶、天貓等,還有本土知名網上購物平台加持,更讓市民看到新興經濟的力量。
數碼化
無論是疫症突如其來的出現,還是網絡急速的發展,都令我們日常生活的模式產生巨大的變化。企業需定時檢討政策和市場策劃,因應消費者的需要而作出相應的措施。

數碼轉型指南

全世界已逐漸走向數碼化,勇於創新才是正確的方向。

閱讀更多